首页 学部新闻 正文
青春相框|金颖:带徒弟、磨课堂,激活乡村教师成长力
2025年10月15日 20:32  

导语

在时代的激昂旋律中,青年是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音符。

20244月团中央实施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学生“青年实干家计划”以来,这一计划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高校学生投身基层实践、勇担时代重任的热情。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无数高校学子走出校园象牙塔,奔赴基层广阔天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团中央基层建设部指导下,从本期开始,微信公众号“团建头条”在“青春相框”栏目推出“青年实干家计划”人物系列报道,带大家一同走进“青年实干家计划”这一年的精彩历程,见证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的壮志豪情。本期推出《金颖:带徒弟、磨课堂,激活乡村教师成长力》。

当青春的脚步踏向基层的土地,当教育的理想扎根乡村的土壤,便会生长出改变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金颖,以“青年实干家”的担当,从学术殿堂走进昭通市巧家县的教育天地,用一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青春故事。


破科研之冰:让乡村教师敢想敢做


“巧家县2024年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翻了三倍,但老师们还是既向往又犯怵。”初到县教体局,教科中心主任康道俊的话让金颖记在心上。调研中,一位老教师的感慨更让她揪心:“连最新的教育理论书都找不到,咋做课题?”

深知“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金颖迅速行动起来。她策划的《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从选题技巧到报告撰写,把艰深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实操指南。700余名教师在线上线下同步参与,现场提问不断。“原来课题研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一位乡镇教师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为了让老师们学习热情持续升温,金颖建起“巧家教育爱好者”学习群。每天分享最新文献、优质课例,每周解答科研疑问,她把自己积累的学术资源变成了“共享宝库”。“现在做课题有人带、有资料查,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群里老师的感慨,成了对她最好的肯定。

在她的指导下,《大班小碎件游戏活动中践行师幼互动的有效路径研究》顺利完成网上申报,《高中物理跨学科融合课程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焕然一新。“金博士不仅教方法,更给了我们敢想敢做的底气。”参与课题的教师们说,如今的巧家校园里,搞科研、钻教学成了新风尚。



筑成长之基:让名师工作室活起来


2024年夏天,巧家县学科名师工作室筹建正酣,却面临着“目标模糊、形式单一”的困境。“名师工作室不能成摆设,得成为教师成长的孵化器。”在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丁大刚多次深谈后,金颖拿出了一整套“活化方案”: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设计“需求调研—培训实施—效果反馈”的闭环流程,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她不仅是方案设计者,也是实践者。主动加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每一次研讨,和老师们一起打磨课堂、破解难题。在她的倡议下,“师徒结对”活动在各工作室全面铺开——金颖自己也带了三位徒弟:县教科中心的王琼、新华小学的陈昌梅、玉屏街道中心小学的周祖艳。

“点对点开展工作,通过改变一个人从而影响一群人,再用一群人影响一些学校,从而改变一座城。”这是团云南省委学校部部长林枫对青年实干家的期许,也是金颖的行动指南。如今,她的徒弟中,一位正全力备战考研,两位已在市级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师傅常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徒弟们说,这种成长的力量正在巧家教育界层层传递。



汇田野之声:让教育决策接得住地气


“教育政策好不好,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带着这样的信念,金颖的足迹遍布巧家县的城乡校园。清晨的操场边、课后的办公室里、周末的教师宿舍中,她与校长、教师促膝长谈,把一个个困惑、一条条建议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

“金博士不是来‘镀金’的,是真懂教育、真接地气。”一位农村校长的评价,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收集到的300多条一手信息基础上,金颖撰写了《关于在巧家县建构“城乡教育共同体”的路径建议》。报告中,“树立共生发展理念”“建立动态运行机制”“开发互动教学模式”等建议,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细节,很快得到上级部门重视,部分内容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

“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基层的真实需求,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金颖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方法。


燃新生之火:让新教师站得稳走得远


“新教师是教育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不能等。”金颖深知,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有人扶一把、送一程。她受邀为新教师开展了“青春不设限 专业无边界:新教师的修炼之道”培训,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生动的教育案例,讲述如何精练专业知识、锤炼教学技能、修炼研究能力。

在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陈超说:“我学习到了一条系统、科学的教师修炼之道,感受到了知识渊博的重要性,增强了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汲取到了一种面对困难的勇气。”李治萱说:“此次讲座让我明晰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框架路径和具体方法论,让我对教师职业的形象和具体工作的理解提升了一个高度,明白了育人的本质要求和属性。我要把最好的年华奉献到我的课堂和我的学生身上,帮助学生成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畏艰难险阻。”在“时光信箱:请写给五年后的自己”环节,段静玲送给自己的动人情话是:“愿随时光流逝,人终成长。拥有向下扎根的勇气,向上生长的力量。”金颖与新教师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一批又一批新教师在基层教育岗位上茁壮成长,成为推动当地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

“一年基层路,一生教育情。”如今的金颖,依然在巧家的教育田野上忙碌着。她用行动诠释着“青年实干家”的内涵,她常说:“教育是让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我愿做那颗播撒希望的种子,在基层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为乡村教育的明天结出饱满的果实。”未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基层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书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教育篇章。


下一步,团云南省委将持续深化“青年实干家计划”,聚焦基层教育、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扩大计划覆盖范围,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与青年专长,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青年主动投身基层实践,将个人成长与云南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凝聚起磅礴的青年力量。




 

下一条:喜报|教育学部师生在国内教育类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版权所有: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聚贤街768号云南师范大学明德4号楼 联系电话:0871-65912798 邮编:650500 技术支持: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 :2020 Faculty Of Education,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