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时代的激昂旋律中,青年是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音符。
自2024年4月团中央实施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学生“青年实干家计划”以来,这一计划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高校学生投身基层实践、勇担时代重任的热情。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无数高校学子走出校园象牙塔,奔赴基层广阔天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把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融入边疆教育一线。”这句写在孙木香工作日志扉页的话,是这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在普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实岗锻炼一年来,用脚步丈量边疆大地、用专业服务教育一线后,沉淀下的最真挚感悟。
从学术研究者到实践推动者:
在“研用相长”中彰显青年担当
在教育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孙木香积极响应团云南省委“青年实干家计划”的号召,于2024至2025年奔赴普洱,围绕“幼儿社会情感能力”核心课题开展实践。95天的线下深度服务里,她既做学术研究的“显微镜”,又细致观察边疆学前教育的生动实践;既当破解难题的“解题者”,用科学方法回应现实需求,更做成果转化的“催化剂”,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这一年,她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SSCI论文1篇,撰写研究报告1篇,参与35篇市级课题评审,并主持了2场市级教师培训分会场活动——从“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者到扎根一线的实践推动者,孙木香用青春行动诠释着“研以致用,用以促研”的真谛,为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注入专业力量,也为“高校—科研—基层”协同育人写下生动注脚。
踏遍九县一区:
在需求一线淬炼青春本领
在普洱这片多民族共居的土地上,学前教育面临着复杂而独特的挑战。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带着对边疆教育的关切,孙木香把足迹遍布于普洱九县一区的幼儿园。
白日里,她深度参与日常行政事务与专项工作,在繁杂事务中锤炼执行能力与协作智慧。夜幕下,她伏案审阅35份市级及校本课题申报材料,字斟句酌间给出极具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2025年普洱市中高考教师培训会上,她在主持分会场活动时从容组织交流、巧妙营造研讨氛围,尽显青年科研人员的专业风范与责任担当。

架起科研桥梁:
让理论之花结出实践硕果
“科研若不能回应现实,终究难以落地。”在普洱的田野实践中,孙木香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市级科研项目《情绪认知对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研究》的主持人,她联合市教科所教研员、园长及骨干教师组建团队,创新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一线园所”嵌入式协同研究范式。
为了获取一手数据,她带着团队跑遍九县一区,回收有效问卷2300份,与普洱市教科所副所长(兼市幼儿园园长)等12位业内专家开展深度访谈。基于海量数据,她牵头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幼儿社会情感能力评价模型,为当地教育政策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家园社协同何以影响幼儿社会情感能力》显示:家园社协同能够预测幼儿社会情感能力(β=0.260***),其主要通过园长变革型领导力(β=0.438***)和教师社会情感能力(β=0.465***)的链式中介效应对幼儿社会情感能力产生影响(间接效应β=0.221***)。这份沉甸甸的技术报告,如今已成为普洱市制定学前教育提质政策的重要参考。

国际学术舞台上,孙木香同样发出了中国边疆教育的声音。2025年7月26日,她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屏幕暴露何以影响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基于幼儿情绪能力与父母媒介干预的作用》(Impact of screen exposure on children's socioemotional competence: Children's emotional ability and the role of parental media intervention)刊发于SSCI期刊《早期儿童发展与护理》(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这项基于7561名3至6岁幼儿家长样本的研究,清晰揭示了屏幕暴露对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为破解数字化时代幼儿教育难题提供了新视角。

书写青春答卷:
做新时代的青年实干者
95天的边疆历练,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一段熔铸初心的成长旅程。从初到普洱时对多民族地区教育特点了解甚少,到如今能精准指出不同民族幼儿园的发展需求;从面对基层问题时惯用理论化思维,到学会用接地气的方式推动实践变革——孙木香完成的不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是对自己认知的升华。
“科研的价值在于回应现实,实干的意义在于脚踏实地。”这是她在工作总结里写下的话。她探索的“问题调研—理论分析—实践干预—成果反哺”服务模式,也为“青年实干家计划”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她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实干家”的生动写照。她把青春热情倾注于边疆,将科研成果播撒到课堂,使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紧紧相连。唯有脚踏实地,科研之花才能结出服务社会的果实。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正是无数像孙木香这样的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青年实干家计划”这一舞台,胸怀理想、脚踏实地、锤炼本领,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建设教育强国和振兴边疆的实践中绽放着最绚丽的光芒。

“青年实干家计划”是连接青年人才与基层需求的桥梁。团云南省委始终致力于为青年搭建“扎根基层、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成长平台。孙木香用脚步丈量边疆、用专业赋能教育的行动,她的故事正是实践育人成效的鲜活例证。她以科研为笔、以实干为墨,在边疆教育的画卷上书写青春答卷,不仅为边疆发展注入了青年智慧,更展现了云南青年“自找苦吃”的担当精神与“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下一步,团云南省委将持续深化“青年实干家计划”,鼓励更多青年像孙木香一样,把个人成长融入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凝聚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