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教育学部邀请西南大学徐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鲍东明教授为学部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教育研究: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刘六生教授主持,教育学部副主任杨超教授和学部师生约80人参与了此次学习交流。

徐辉通过政策文件分析和经典文献梳理,阐释了我国21世纪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图景,明晰了不同阶段的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他还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和研究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指导、学段衔接和实施要求等方面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规律;鲍东明以《比较教育研究》期刊为例,围绕科研写作探讨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研究者。他提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体现文章的新颖度、行文的理论深度、语言文字表达的流畅度和学术表达形式的规范度,作为教育研究者需兼具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结合现实问题和国际动向寻找既新颖又有理论价值的教育问题开展研究。

讲座的最后,两位教授就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指导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