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扣好博士研究生学术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碰撞,教育学部于10月18日晚在明德4号楼举办学期第一场博士生学术沙龙。博士生导师李长吉教授应邀请主讲。
李长吉对“博士沙龙”进行了生动有趣而又引人深省的破题,从中西方文化的视角对“博士”“沙龙”进行了解读。由此对博士生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识储备要求,以及“犟驴”般对学术品质执着追求的期望。
参加沙龙的博士研究生结合自己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就自己关心的研究问题、困境等向李长吉进行请教并展开了讨论。同学们的提问归纳起来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跨专业的学生如何补读基础性书籍,读书的好方法是什么?二是博士论文中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如何处理?三是在科研压力下如何发表文章?李长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对于如何读书,他认为不能漫目,要围绕着研究问题去读理论书,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读懂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论证过程,把作者读出来,形成合力,产生交叉和理解;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他认为两者不矛盾,即使很基础的工作也有理论化的可能性或者需要理论的支撑,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出“上位”的理论,过了理论关,实践就会变得透彻,可以获得进步;关于如何发表论文,他认为要在总结自己“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读”,反复研读他人的优秀论文,通过阅读形成论文写作的范式。李长吉重点强调在读理论书籍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训练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养成理论思维兴趣,在此基础上研究自己专业领域的杂志,从观点新、方法新、视角新、资料新四个方面来进行论文的构思与写作。
学术沙龙激起了大家对多读有高度的理论书的讨论,引发了大家对实践与理论关系的思考,对刚刚开启博士生学涯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教育学部 供稿)